不可思议的能耗比!Intel酷睿Ultra 200S 处理器首发测试
10月10日Intel正式发布了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而测试解禁日期则是10月24日、也就是今天。我们也终于可以将全新的酷睿Ultra 5 245K、酷睿Ultra 9 285K测试成绩更新发布——往年处理器换代要么是架构升级、要么是工艺升级,酷睿Ultra 200S系列则是架构+工艺同步升级,并且它也是Intel第一款桌面端的模块化处理器产品。构架、工艺双换代都改变了什么?答案是不可思议的能耗比,或许这样说更加清晰:酷睿Ultra 200S是至今我们见过能耗比提升幅度最大的处理器!

酷睿Ultra 200S速览
酷睿Ultra 200S系列首批上市5款不锁频K系列处理器,采用分离式模块化设计,并且是Intel第一款带有NPU处理器的桌面端产品。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它在构架+工艺双重革新的前提下,带来了更为优秀的单核心性能、多核心效能,以及无以伦比的超高能耗比。

Intel也非常强调酷睿Ultra 200S具备极为优秀的低功耗优势——对比上代降低了40%的功耗,并且第一次将具备AI算力的NPU引入桌面。在新架构中,代号Raptor Cove的P核心拥有9%的IPC性能提升,代号Gracemount的E核心则带来了高达32%的性能提升——更强大的性能核心+能效核心有效代偿了低频+低功耗带来的理论性能缺失。这样形容也许更贴切:以前8分的工需要出10分力,现在9分的工只需要6分力就可以。

Intel第一次将AI算力带入桌面端,NPU可以提供13TOPS的算力,加上CPU和核显GPU的部分,合并计算功可以拥有36TOPS的算力。

模块化设计的CPU实际更像一个SOC系统,包括计算模块(P+E核心)、GPU模块、I/O模块以及SOC模块,通过Foveros 3D技术将其封装到一起,这样设计可以让各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工作或者待机,以减少空置消耗。

本次测试对象为酷睿Ultra 5 245K、酷睿Ultra 9 285K两款处理器。

处理器采用LGA 1851插座,外观与前代产品近似,可以兼容LGA 1700散热器。


酷睿Ultra 9 285K

酷睿Ultra 5 245K
对比酷睿14代处理器,右侧为酷睿Ultra 9 285K,左侧为酷睿i7-14700K,电容排布略有区别,针脚密度也有变化。

顶盖部分外形有变化,所以酷睿12~14代处理器配套的防压弯扣具不可使用,需要等待符合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新款产品。

配套主板 铭瑄 终结者Z890-A WIFI赏析
主板厂商铭瑄参与了此次Intel 处理器首发测试,送达的主板为终结者 Z890-A WIFI——铭瑄旗下诸多Z890芯片组主板产品中的一员。

同LGA 1700一样,LGA 18851的安装方式别无二致,而且LGA 1700规格的散热器都可以“向上兼容”LGA 1851。

铭瑄 终结者Z890-A WIFI彩虹经典黑白配色,准确说是黑+银白,PCB主色调为黑色,部分线路、点缀为白色覆漆,散热装甲部分则为银白色。

处理器供电部分为10+1+1路SPS供电方案——酷睿Ultra 200S系列对供电的需求远低于以往,所以也不比过分追求夸张的供电电路。

供电模组和一体化I/O上覆盖了厚重的散热装甲,并且通过鳍片形式扩大散热面积。

本世代开始,DDR4内存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酷睿Ultra 200S系列将只支持DDR5内存,起跳速率为DDR5 6400MT/s,当然OC速率会更高,比如本次测试我们就使用了DDR5 8000MT/s规格的内存。另外在年底前,内存厂商还将上市带有时钟发生器的CUDIMM内存,可以运行在更高速率上。

扩展性方面,两个PCI-E ×16全长插槽(加固型)+两个PCI-E ×1插槽组合,9成的扩展需求都可满足。另外在主板上一共有多达四个M.2插槽,其中靠近处理器的那个为PCI-E 5.0规格,其余三个则都是PCI-E 4.0规格,注意这三个M.2均支持21110长度的固态硬盘。

配合瑞昱ALC897声卡的电路设计,铭瑄提供了多达8颗滤波电容。

背部I/O接口中,Type-C规格的接口为USB 4,最大传输速率可达40Gb/s(前置面板的Type-C为20Gbps高速接口),并且支持视频输出,还能够提供15W的供电。除此之外就是常见的DP、HDMI以及出多的USB接口,同时还包括一个Clear CMOS按钮。

铭瑄 终结者Z890-A WIFI的BIOS设置界面相当清晰简介,首页常用信息一览无遗,左侧列表状选单操作逻辑非常清晰。

高级设置中可以调整处理器、PCH相关设置,还能调整诸如PCI-E拆分等等操作。

深入次级菜单,你可以看到处理器的细项调节功能。

铭瑄将涉及到处理器、内存以及供电的设置同步归纳到一起放在超频选单中,这样可以快速调整相关设置,诸如处理器核心、电压、温度阈值,内存频率、延迟、电压,以及供电限制等等诸多细项,极为方便。

不可思议的低耗高能
测试平台: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Ultra 5 245K、Ultra 9 285K
主板:铭瑄 终结者Z890-A WIFI
内存:金士顿RENEGADE DDR5 8000MT/s
硬盘:金士顿KC3000 4TB PCI-E 4.0 NVME固态
显卡:索泰RTX 4080 SUPER-16GB TRINITY OC月白
电源:振华LEADEX G1000W
显示器:G322U 4K@144Hz
系统版本: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4H2 1000.26100.23.0
Intel酷睿Ultra 5 245K的基本规格信息如下,14核心14线程,核心为6P+8E的组合,基础频率P核心4.2GHz、E核心3.6GHz,最大睿频5.2GHz,处理器基础功耗125W,睿频功耗159W。

Intel酷睿Ultra 5 245K CPU-Z信息
Intel酷睿Ultra 9 285K的基本规格信息如下,24核心24线程,核心为8P+16E的组合,基础频率P核心3.7GHz、E核心3.2GHz,最大TVB频率5.7 GHz,处理器基础功耗125W,睿频功耗250W。

Intel酷睿Ultra 9 285K CPU-Z信息
3Dmark CPU Profile是第一个测试项目,可以看到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单核心IPC性能还是增强了不少,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在最大线程中无论是酷睿Ultra 5 245K还是酷睿Ultra 9 285K,都有着极为惊人的表现——Gracemont E核的性能确实足够强悍!

7Zip的压缩、解压测试中酷睿Ultra 5 245K的成绩分别为113746KB/s、1274535KB/s;

酷睿Ultra 9 285K的测试成绩则达到了162443KB/s、2127136KB/s的水平;

AIDA64内存测试部分,我们只打开了的XMP套用预设值,DDR5 8000MT/s的运行速率符合预期;

值得注意的部分是目前来看延迟略高,这部分需要手动优化。另外要提及一点,酷睿Ultra 200S系列支持带有时钟发生器的CUDIMM内存,这种更高速率的内存将在未来一个月内陆续上市,正好可以搭配新平台使用。

CineBench系列测试,酷睿Ultra 5 245K和酷睿Ultra 9 285K都证明了自己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同级别中最优秀的处理器产品;

CineBench R20测试

CineBench R23测试

CineBench 2024测试
在POV-Ray这个使用处理器渲染的测试中可以看到虽然构架相同,但是因为频率以及核心(E核)数量差异,酷睿Ultra 5 245K和酷睿Ultra 9 285K的表现差别明显,不过二者的单线程性能都是水准之上的存在;

酷睿Ultra 5 245K POV-Ray测试,右侧上为单线程性能,下为多线程性能

酷睿Ultra 9 285K POV-Ray测试,右侧上为单线程性能,下为多线程性能
V-Ray测试中,酷睿Ultra 5 245K得分为24875分、酷睿Ultra 9 285K成绩则高达42448分,这再一次印证了Gracemont E核的效率之高;

酷睿Ultra 5 245K V-Ray测试

酷睿Ultra 9 285K V-Ray测试
X264 FHD Benchmark单纯依靠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进行编码测试,酷睿Ultra 5 245K编码帧率可以达到124.47fps,酷睿Ultra 9 285K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到147.37fps的水平;

酷睿Ultra 5 245K X264 FHD Benchmark测试

酷睿Ultra 9 285K X264 FHD Benchmark测试
X265 FHD Benchmark同样是使用处理器浮点运算能力进行编码测试,新一代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在核心效能以及多线程上的性能表现其实还是很令人惊讶的——频率降低、限缩功耗、舍弃超线程后性能还在提高。

X265 FHD Benchmark测试
WebXPRT 4是一项基于浏览器网页的商用性能评估方式,它模拟了日常办公时常见的应用需求,用以考量处理器整体性能——在这项测试中,酷睿Ultra 5 245K和酷睿Ultra 9 285K都表现出色,符合预期;

处理器综合性能的CrossMark测试中,我对酷睿Ultra 5 245K和酷睿Ultra 9 285K的表现印象深刻,无论是横向对比本时代同级别处理器还是对比上一代的酷睿产品,这两款处理器都有着更好的性能表现;

酷睿Ultra 5 245K CrossMark测试

酷睿Ultra 9 285K CrossMark测试
PCmark 10基准测试,酷睿Ultra 5 245K成绩为9648,酷睿Ultra 9 285K则为10260;

酷睿Ultra 5 245K PCmark 10基准测试

酷睿Ultra 9 285K PCmark 10基准测试
UL Procyon是目前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测试,包括针对商用办公、图片编辑、视频处理以及本地生成式AI测试。办公部分,酷睿Ultra 5 245K领先i5-14600K 18%、锐龙5 9600X 9%,酷睿Ultra 9 285K则领先i9-14900K 4%、锐龙9 9950X 3%;图片编辑部分,酷睿Ultra 5 245K和i5-14600K相差1%、和锐龙5 9600X对比有1%的差距,酷睿Ultra 9 285K和i9-14900K伯仲之间(1%)、对比锐龙9 9950X有4%的差距;视频处理部分,酷睿Ultra 5 245K比i5-14600K快2%、锐龙5 9600X只有1%的差异,酷睿Ultra 9 285K领先i9-14900K 8%、锐龙9 9950X 6%。
这些测试成绩中1%的差距可以忽略,但是要特别说明一点,无论是酷睿Ultra 5 245K还是酷睿Ultra 9 285K都是以更低的功耗实现上述性能的,能耗比是本世代处理器最大的改变,我们将在后面的测试中具体说明。

UL Procyon测试
此外,UL Procyon还支持本地生成式AI的测试——酷睿Ultra 200S系列是Intel桌面级第一款带有NPU的处理器产品,所以我们单独针对NPU进行了测试,酷睿Ultra 5 245的成绩为774分,文生图速度为40.333秒/张;

酷睿Ultra 9 285K的成绩是815,文生图速度为38.315秒/张;

在Geekbench AI中我们针对不同模型下CPU、NPU的AI算力进行了测试,这样会更直观的感受。不过必须承认,现阶段本地生成式AI才刚刚开始,Windows也是在24H2上才加入了对AI运算的需求,本地生成式AI的应用更多还只是问答、文生图这些“基础操作”,我们倒是蛮期待未来有更多更好的AI应用诞生——目前,Intel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准备。

Geekbench AI OONX模型处理器测试

Geekbench AI OPENVINO模型CPU测试

Geekbench AI OPENVINO模型NPU测试
再见,高帧率≠高能耗!
通过游戏测试处理器也是必选项,注意我们的测试都是以1080P分辨率为基础,并调至最低画质进行,以最大化体现处理器的运行效能。首先从3Dmark TimeSpy开始,可以看到在这部分测试,酷睿Ultra 5 245K和酷睿Ultra 9 285K分别领跑同级别处理器;

《古墓丽影:暗影》中,酷睿Ultra 5 245K对比i5-14600K、锐龙5 9600X分别是-2%、-1%,酷睿Ultra 9 285K对比i9-14900K、锐龙9 9950X分别是-2%、-4%;

《黑神话:悟空》中,酷睿Ultra 5 245K对比i5-14600K、锐龙5 9600X分别是±0%、+6%,酷睿Ultra 9 285K对比i9-14900K、锐龙9 9950X分别是-3%、±0%;

《地平线:零之曙光》中,酷睿Ultra 5 245K对比i5-14600K、锐龙5 9600X分别是-2%、-3%,酷睿Ultra 9 285K对比i9-14900K、锐龙9 9950X分别是+2%、+2%;

《刺客信条:幻景》中,酷睿Ultra 5 245K对比i5-14600K、锐龙5 9600X分别是-5%、-4%,酷睿Ultra 9 285K对比i9-14900K、锐龙9 9950X分别是-4%、-4%;

《永劫无间》中,酷睿Ultra 5 245K对比i5-14600K、锐龙5 9600X分别是±0%、-2%,酷睿Ultra 9 285K对比i9-14900K、锐龙9 9950X分别是+1%、-2%;

这几款游戏测试成绩对比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总体差距微乎其微。不过别忘记,酷睿Ultra 200S做到这些的代价远比其他处理器来得更低——我们的惯性思维中高性能≈高能耗,尤其是在大运算需求下,直接拉高能耗“加速”运行就能更快的获得想要的结果。但是在酷睿Ultra 200S上,如何更精确的控制能耗并最大化输出计算效能才是“正本溯源”的课题,为什么这么讲呢?
我们先来看看功耗释放的差别——铭瑄 终结者Z890-A WIFI的BIOS中你也看到了“Intel Default Settings(Intel默认功耗设置)”以及主板厂商的推荐设置、哪怕是极限设置都对PL1、PL2以及ICCMAX电流做出了明确限制。当然了,OC玩家还可以自行手动设置,但终于不再是不设限了。如在铭瑄 终结者Z890-A WIFI中,分别为Intel默认设置PL1=125、56秒,PL2=250W;铭瑄推荐设置PL1=200、8秒,PL2=300W;极致性能设置PL1=250W、8秒,PL2=300W三种。实测之下,处理器满载的功耗低了很多,尤其对比i5-14600K和i9-14900K更是降幅惊人!

酷睿Ultra 5 245K不同模式的拷机状态,最大拷机功耗仅为150W

酷睿Ultra 9 285K不同模式的拷机状态,最大拷机功耗仅为250W
除了拷机,实际在游戏中酷睿Ultra 5 245K和酷睿Ultra 9 285K也以不可思议的低功耗运行,比如酷睿Ultra 5 245K在《黑神话:悟空》中只有不过55.61W的功耗释放、酷睿Ultra 9 285K更是仅有73.5W而已,至少对游戏玩家而言高帧率≠高能耗了,未来一段时间的装机,850W电源即可取代1000W电源成为配置“顶流”。

超频XTU 你得看准了
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甚至于配套的软件工具都有变化,针对超频玩家的XTU应用就被划分为两个版本,注意酷睿Ultra 200S的用户需要下载XTU 10.0才可以,老版本将不提供对新处理器的支持。

用XTU超频或者调试处理器是几近完美的存在,无论是简版界面还是的细化进阶调整页面,XTU都能给使用者最直观、最好的设置方式。

不懂超频可以使用傻瓜式的一键自动OC,XTU可以自主调整K系列处理器。

对高阶用户而言,XTU内的设置选项甚至要优于主板BIOS调整方式。

它可以针对处理器几乎每一个细节进行设置,比如TVB频率的前置条件设置等等,大大提高处理器可玩性。另外假如超频失败,重启电脑就可恢复默认设置,这可比BIOS方便多了。

最后的总结及建议:
1、酷睿Ultra 200S系列虽然频率降低,但是更好的单核心IPC性能代偿了损失;
2、E核心的超高效能取代了多线程技术,更少的核心线程却可以达成更强大的多线程性能;
3、复杂办公应用、视频编辑、直播达人、AI生成、科学计算、大数据处理、程序开发依旧是Intel 处理器的优势领域;
4、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游戏性能更重视能效比,更低的能耗更出色的游戏性能;
5、酷睿Ultra 5 245K将是一颗非常有价值的处理器,性价比玩家可以重点关注;
6、装机时电源可以选择更低功率的产品;
7、非超频需求风冷可用,高性能需求、超频玩家依旧推荐360水冷散热;
8、 12月前带有时钟发生器的CUDIMM内存上市,将进一步释放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