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时隔整一年 “拯救者”酷睿Ultra 200K将至!
2023年发布新一代Intel酷睿处理器时桌面端和移动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产物——桌面端延续之前的CPU架构,推出了酷睿第十四代处理器;移动端则启用全新的CPU架构、即酷睿Ultra 100系列。时隔一年、也就是2024年10月17日,Intel将正式发布全新的酷睿系列处理器,但不同于酷睿第十四代,取而代之的是酷睿Ultra 200系列——代号Arrow Lake的全新CPU。

首发酷睿有哪些?
Intel每年发布新款CPU的时候,都是优先发布K系列超频CPU,然后再推出普通型号的产品,今年也不例外。与AMD锐龙9000系列旗舰型号直接竞争的酷睿Ultra 200K将率先登场,并且因为更换了CPU底座(升级为LGA1851,但兼容现有LGA1700规格散热器),配套的芯片组也将一并发布,当然了,率先出厂的必然是支持K系列超频的Z890芯片组。

首批发布的酷睿Ultra 200K系列一共有五个型号,包括旗舰级的8+16 24核心酷睿Ultra 9 285K,高端的8+12 20核心酷睿Ultra 7 265K/265KF,主流的6+8 14核心酷睿Ultra 3 245K/245KF。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它非K系列的CPU,如目前已知的型号酷睿Ultra 9 285/285T、酷睿Ultra 7 265/265F/265T、酷睿Ultra 5 245/235/225/225F、酷睿Ultra 3 215/205这些产品,将在2025年1月的CES 2025大会上发布,当然了,同期发布的还有B860、H810芯片组主板。

就一般发布到销售的节奏来看,如果是超频玩家,K系列上市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考虑入手;如果是普通用户,在2025年1月非K系列CPU、B860/H810芯片组主板发布后不要着急,可以考虑等到3月份相关主板有了足够的丰富度再做决定。
新酷睿的变化在哪里?
1、没有超线程、全靠核心堆
代号Arrow Lake的酷睿Ultra200系列将全部取消超线程设计,原因大家都懂的。所有的CPU都将是性能大核+能效核心+超低功耗核心的设计思路,多核心性能主要依靠能效核心的执行效率。

2、混合架构是Intel的未来
桌面端酷睿Ultra200和现有的酷睿Ultra 100系列一样(移动端),继续采用分离式模块化设计,包括CPU、SoC、GP、IOE四个模块,CPU计算模块首次采用Intel 20A制造工艺,性能核心(P核心)架构升级到Lion Cove、能效核心(E核心)架构升级成Skymont;此外还有个LPE超低功耗核心,它的作用是执行非计算任务,诸如视频编辑码等等(从核显中分离出来);核显部分升级到Xe2 LPG架构,性能在现有基础上将再度进化,可以取代不少入门级独显产品。

3、温度阈值提高,但实际功耗下降
酷睿Ultra 200系列比较独特的设计是,温度上限阈值(TJMax)相比酷睿第十四代提高了5°,达到105°的水平,说白一点就是CPU“更耐热”,但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显示,CPU的功耗将显著降低。

目前酷睿Ultra 200最高端CPU的频率只有5.7GHz,对比本世代酷睿十四代CPU i9-14900ks的6.2GHz要低了许多(当然现在的诟病大家也了然于胸),更低频率要求更高性能、提高温度上限阈值并降低功耗,这显然是使用Intel 20A制造工艺带来的变化——当然这是初次使用新制造工艺,后续调制成熟,未来采用Intel 20A工艺制造的CPU必将重新回到超高频状态。
能否一改当前的风评全靠它了!
正如前所说,酷睿第十三、十四代CPU目前都遇到了问题,目前用于修正的0x129微码BIOS更新后,性能普遍都有降低、尤其是能效核心(E核心)的性能变化波动较大,微电压偏高的问题倒是部分修正(高玩还是会手动调节电压来自行完善)了。

显然,无论再怎么完善现有产品,也不如新一代CPU来得更加重要,一方面酷睿Ultra 200系列的结构性变化让能效比有了全新的注释;另一方面,酷睿Ultra 200系列的性能相对酷睿第十四代预期也有明显提高。

某种程度上说,酷睿Ultra 200能否成为改善舆论的一个重要指标,只要它的性能够好,一切阴霾都将扫清。对于用户而言,如果你是计划升级、更换,不如多等一等,10月17日即可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