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悟空撕裂了吗?快打开垂直同步!
可变分辨率、可变刷新率,听起来都是为了解决画面输出帧率和屏幕刷新率的同步问题而生,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二者(刷新率、帧率)的一致性。但实际上,最好用的还是那“该死的”垂直同步,尤其对3A游戏来说,这才是根本。

显示器怎么和显卡沟通的
理想情况下,显卡每秒渲染60帧画面,显示器的60Hz刷新率将这60帧图像显示出来,此时是最平衡、最佳的性能输出方式。

不过在实际使用时,显卡可不一定是以60帧/秒的速度渲染画面,而是根据渲染场景的复杂程度时快时慢。另一方面,显示器可是始终保持在60Hz的刷新率上不变。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显示器还没有显示完上一帧画面,显卡已经渲染好了下一帧图像,显示器就要立刻做出反应显示下一帧画面,然而前一帧还在屏幕上,于是毫无意外的,画面撕裂了。

那么 GSync和Free Sync好用吗?
解决的传统方案是使用V-Sync(垂直同步)功能,开启时显卡在渲染之前会等待显示器的信号,即显示器完成了刷新后,显然才会渲染并输出下一帧的画面,这样相当于显示器制约了显卡的渲染速度,即显示器60Hz刷新率的话,开启垂直同步后无论显卡性能多高,最多也就能以60帧的速率运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游戏画面撕裂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对于高端显卡而言,垂直同步又限制了显卡性能的发挥,所以近几年显示器厂商推出了144Hz、165Hz、240Hz甚至360hz的电竞显示器以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一来又要反向“弥补”了,NVIDIA的G-Sync技术和AMD的FreeSync就这样诞生了,这是在硬件上解决游戏画面撕裂的技术。它会集成在显示器内部,搭配高性能的GPU来控制屏幕刷新率和GPU的帧数保持同步。本质上来讲,这两种技术就是垂直同步的高阶升级版,但是它们对硬件或多或少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少有显卡能够满足超高帧率全程平稳运行的。所以,至少在现阶段,这两个技术的普及并不高。

帧率不够分辨率来凑?
另一方面,“反向技术”可变刷新率(VariableRateShading)是否真的好用呢?这个技术就是为了满足“不能保持超高帧率”的显卡而生,它是以动态调整分辨率减少GPU渲染负载的方式提高帧率,但是它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延迟,一个是视觉感观不佳——延迟是指当它发现需要降低分辨率以保证高帧率运行的时候,它的反应会慢一拍;而感观不佳就好理解了,突然之间精致的画面会突然变得模糊。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可选的理想方案。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是普通玩家玩3A游戏,最佳选择就是在合适的分辨率+画质设置下,开启垂直同步功能!当然这仅针对3A游戏,电竞类游戏还是要追求高帧率的,所以也不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