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锐龙7 7840U是如何用AI提升性能的?宏碁传奇Edge 16给出了答案
16英寸的巨物只有1.23千克的重量,178平方毫米的面积却拥有极强的性能表现,这就是基于AMD 锐龙7 7840U处理器的宏碁传奇Edge 16带给人的冲击感。AMD 锐龙7 7840U低功耗处理器的性能释放来自几个方面:高性能IPC效率、灵活的功耗配置方案、专用的AI引擎;宏碁传奇Edge 16的神奇则在于超大尺寸的同时,保持极限的轻薄。

AI加持的AMD锐龙7 7840U有什么不同?
宏碁传奇Edge 16使用了AMD锐龙 7040U系列处理器的旗舰型号锐龙7 7840U(8核心16线程、基础频率3.3GHz),它本身的性能得益于多项改进,相比于上一世代产品有了长足进步。例如IPC和频率提升幅度超过10%,并且缓存经过优化,二级缓存增加到了每核心1MB的水平(共计8MB),大幅度降低延迟。

此外,虽然是低功耗类型产品,但是AMD赋予了锐龙7 7840U更广泛的配置功耗范围,默认功耗是28W,厂商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功耗,范围从15W-30W,也就是说锐龙7 7840U对不同设备、不同使用需求的产品都能做到良好适配,无疑更为灵活。
AMD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的低功耗版本7040U系列中,锐龙7 7840U和锐龙5 7640U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锐龙AI引擎,这让处理器有了一个新的性能优势。

Ryzen AI引擎基于专门设计的XDNA AI架构,由多个独立的AIE单元组成,还有独立的内存电压单元、内存控制器单元、高速互连通道。它脱离了对云端算力的依赖,可以直接在本地无延迟、高效率地灵活处理不同的AI神经网络,同时还释放了本地CPU和GPU的运算资源。其峰值算力可以达到10TOPS,可以轻松应对日常的AI推理负载设计,能效远超CPU、GPU,而且因为是本地硬件(非云端),所以延迟极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
实践的案例可以从Windows自带的相机功能看到,例如视频会议时你可以利用Ryzen AI实时演算虚化背景,自动取景,甚至对眼部视线进行特殊处理,这一切都是动态生成、并且不占用CPU、GPU资源。


1.23千克的轻薄巨物
宏碁传奇Edge 16的尺寸非常大,根本原因之一是它的16英寸OLED屏幕,分辨率高达3200×2000,比例为16∶10——这款机型显然更多的是为了照顾日常工作应用而生。

AMD 锐龙7 7840U的加持让这种超薄机型拥有了更为强劲的性能。

宏碁传奇Edge 16的键盘区设计有些独特,为了照顾使用者的敲击,它的主键区尺寸非常大(触控板也出奇的大),和日常的键盘尺寸几无差距。而且因为有更大的设计空间,它还提供了数字小键盘。

别看它尺寸巨大,但是纤薄程度非常惊人:最薄处仅12.95毫米,加之通体轻量化的镁铝合金材质,重量只有1.23千克。

宏碁传奇Edge 16配备的接口算是比较全面,两个全功能USB 4 Type-C(兼容雷电3)、一个HDMI 2.1,以及MicroSD读卡器。另外机身配备有防盗锁孔。

拆开后盖,你可以看到整机全貌。电池部分接近1/2的空间,额定容量为4570mAh、52.7Wh。另外注意它的散热系统,双风扇单热管设计,实际测试证明它足以应付AMD锐龙7 7840U的散热。

在电源适配器部分,宏碁传奇Edge 16配备的是一个65W功率的PD充电器,这样可以充分支持AMD锐龙7 7840U的性能释放。采用Type-C接口PD充电器的另一个好处是电源适配容易,实测只要符合PD协议的充电器(≥65W)就可以使用,出门方便多了。

惊人的效能 来自178平方毫米的力量
AMD锐龙7 7840U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三个,第一是可配置功耗,根据不同设备可以调整功耗范围,除了默认的28W功耗,还可以将其配置至15W-30W的范围内,例如宏碁传奇Edge 16就将其功耗配置在15W-20W之间,灵活多变;第二个地方是指令集,因为是全大核设计所以没有调度问题,AVX512指令集得以保留(256bit),对多媒体、游戏大有裨益;第三个地方自然是集显部分了,Radeon 780M的性能甚至可以上看GTX 1650独显,着实强的有点离谱。

测试中我们将屏幕分辨率调整为1920×1200(下同),在3Dmark的CPU Profile中不同线程的测试成绩可以看出AMD锐龙7 7840U的性能释放程度。

CINEBENCH R15、R20、R23的测试成绩表现亮眼,尤其R23中的单核心、多核心性能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最开始也有点不太确信这个成绩,三个版本的测试分别运行了三次才最终确认。

图形性能部分,3Dmark Fire Strike和3Dmark Time Spy(对应DirectX 11、DirectX 12图形API)两个测试中,Radeon 780M的成绩确实可以对比独显,核心面积只有178平方毫米的处理器中还可以蕴藏性能这么出色的集显,Zen 4和RNDA 3架构的能效比着实强大。

3Dmark Fire Strike测试

3Dmark Timespy测试
内存和存储性能,宏碁传奇Edge 16采用了16GB LPDDR5+PCI-E 4.0 NVME 512GB的组合,这为处理器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缓存、交换机制,尤其是磁盘性能十分突出。


针对存储类分项的测试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看看模拟实际环境下的综合应用性能了。PCMark 10的基准测试现代办公以Office套件为基础,模拟日常使用方式,宏碁传奇Edge 16总成绩为7010分,这个得分在低功耗处理器中必定是前排水准。

接下来在UL Procyon的Office Productivity Benchmark中着力观察复杂办公应用的性能表现。测试一共运行了三次(测试误差在3%~4%之间),我们取了中间值得分6167分,宏碁传奇Edge 16使用的AMD锐龙7 7840U远比上个世代的低功耗处理器优秀,甚至对比上个世代的标压处理器也可以一较高下。


我们还使用了UL Procyon进行AI部分的测试——毕竟Zen 4架构的AMD锐龙7 7840U一大特点就是Ryzen AI引擎加持。UL Procyon的AI测试非常全面,这里选择基于Microsoft Windows ML(机器学习)的16位半精度和32位单精度进行测试。
AI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未来提升整体性能的最大增长点,例如游戏、应用都在融合AI计算方式,这部分计算主要是依靠机器自主学习,分析应用计算时的方式、规律并找到“更高效的方法”。直观感受是在同样水准的硬件条件下,具备AI处理能力的系统将拥有更快的性能,这也是未来频率、IPC之外最大的性能增长点。集显GPU部分,测试成绩分别为200分、157分。


针对集显的实际使用测试分别选择《古墓丽影:暗影》《绝地求生》《猛兽派对》进行。在《古墓丽影:暗影》中,分辨率设置1080P、图形API改为DirectX 12、 画质分设低、极低进行,测试成绩分别为47FPS、56FPS,最大的帧率波动都来自于场景切换,游戏中还算得上平滑——Radeon 780M在大型3D游戏中具备一战之力。


在线竞技类游戏《绝地求生》中分辨率1920×1200(注:帧率曲线图显示3200×2000为GamePP识别问题)、画质设置低和非常低,测试成绩分别为55FPS、67FPS,除了场景切换的波动,就是在快速转身之类的操作时会有较大的帧率波动,跑毒、对战时基本可以保证流畅度。


休闲类的游戏《猛兽派对》是目前Steam中比较火爆的一款,我们将分辨率调整为1920×1200(注:帧率曲线图显示3200×2000为GamePP识别问题)、AMD FSR 2调整为质量、画质为最高,测试成绩达到了42FPS,游戏过程中只在多人场景的混战中多特效叠加时才会出现帧率波动,整体帧率平稳。


压力负载测试我们进行了三个不同的测试项目,分别是CPU压力负载、GPU压力负载、CPU+GPU压力负载,用于观察处理器、集显的性能释放。在CPU压力负载中,AMD锐龙7 7840U最高可以释放22W的性能,宏碁传奇Edge 16的散热系统可以充分保证系统的平稳性能输出。

GPU压力负载测试里,Radeon 780M最高可以长时间稳定释放17W的性能。

终极考验,则是CPU+GPU压力负载,此时AMD锐龙7 7840U功耗释放为17W、Radeon 780M可以释放12W的功耗,当然这种极端情况在实际应用时几乎不会出现,只是极端状态下的参考测试。

最后便是续航,测试中屏幕亮度50%,开启蓝牙、Wi-Fi,使用PCmark 10进行测试,最终的成绩是7小时09分——我们没有选择极限续航(关闭大多数供电设备、降低屏幕亮度等),只使用了大多数人习惯性的使用方式,这个成绩应对日常办公需求毫无问题。另外注意,使用Type-C供电意味着找到备用充电方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极端情况下这个续航时长也足够了。

16英寸“庞然大物”的宏碁传奇Edge 16依旧可以保持很轻的重量,AMD锐龙7 7840U仅仅178平方毫米的面积却可以释放如此强大的性能,这个组合十分有趣。在制程工艺、IPC,乃至堆叠片上缓存之后,提升处理器性能未来将更多依靠AI引擎的发展,这是通用计算机行业不可逆的发展之路,AMD显然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