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智讯News-正文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三星半导体是如何崛起的?

1969年1月13日,三星电子成立。1974年,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和其儿子李健熙投资入股当时经营遇到危机的美国公司Hankook半导体,“政府+财团”这样的支撑组合之下,不久后的1977年Hankook更名为三星半导体并入三星电子,并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具有16K DRAM能力的VLSI晶圆厂。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1张

但是苦于没有技术授权,直到1983年6月,三星经过重重努力终于获得了美光的64Kb DRAM设计授权。1984年10月,三星半导体设计了256Kb的DRAM设计,此时,它的技术差距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只不过有两年之差。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2张

1985年,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成功遏制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借此时机三星大举投资DRAM,发展进入快车道。

时间过去7年,1992年三星全球第一个推出了64Mb DRAM颗粒,并在一年后超越日本东芝成为全球DRAM执牛耳者。

除了内存颗粒部分,在NAND闪存部分,三星电子也实现了非同凡响的逆袭:1987年,日本东芝存储发明了NAND闪存(想不到吧),为了应对英特尔的NOR闪存(另一种非易失存储介质)的竞争,东芝将技术授权于1992年授权给了三星电子。三星借此快速进入NAND闪存市场,先后发布了16Mb、28Mb、1Gb NAND闪存颗粒,并在2002年全球第一个实现1Gb NAND闪存颗粒的量产。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3张

除了时机、运气和自身坚持不懈的技术开发外,三星更大的成功秘诀还在于对竞争对手的逆周期“操作”——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商业手段。

逆周期操作是什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闪存颗粒价格跌破成本价,单芯片价格从2.25美元暴跌至0.31美元,同一时期DRAM厂商的材料成本却高达0.6-0.7美元,现金成本是1.4美元左右。这意味着每生产一颗DRAM芯片,就要亏损1美元!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4张

例如德国的奇梦达,本身产品的生产成本就高于同业,售价也更为昂贵,因此率先受到伤害,仅仅坚持了不到1年时间,2009年奇梦达就由于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日本的尔必达虽然拥有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但在这一波次的破发价影响下也元气大伤,最终苦苦支撑到2012年被美国的美光公司收购。至于东芝,他在节节败退中越发艰难,最终于2017年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5张

那么,同一时期内,三星在做什么呢?扩产,疯狂的扩产——这就是逆周期操作。在存储芯片领域,基本有一个周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从业者告诉智趣东西,大致的涨幅周期是三年时间,这个周期内,其实企业只有1年左右的时间是利润丰厚的回报期。利润丰厚的时间内,相关企业会因为营收利润的增加拥有更多资源,那么自然而然会进行周期性投资,即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产能,尤其是后者。不过,晶圆厂的建设周期也很长,并非今天下单明天开建那么容易。所以,这中间是存在时间差的。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6张

当这些新建设的晶圆厂投入生产的时候,市场上的存储芯片供应就会放大,货多了的结果是什么?自然是价格下滑,这就是存储行业的周期性规律。

逆周期操作不同的地方在于,在价格下降的时期,不仅不会减少生产计划,反而有意提高生产能力,这样反映到价格上就是一降再降,重点来了,实力略逊或者资金链不足的企业,很难在这样的倾销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来支撑自己活下去,结果就是,在一轮又一轮的逆周期操作中,不断会有企业“掉队”退出,市场的份额空白,自然会由具备更优实力的企业“接收”,三星,就是多次逆周期操作最大的获益者:根据市场追踪机构Omdia的数据,截至2021 年,三星在 DRAM的市场份额为 42.7%;在NAND闪存方面,三星拥有33.9%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不只是存储芯片领域三星逆周期操作玩的贼六,在显示面板的生产中,三星同样是逆周期操作的绝世高手,对三星来说,这已经属于“基操勿6”了。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7张

新一轮危机下 三星也玩不转了。

2022年,半导体行业来到下行周期,存储市场占据半导体1/3市场,市场冲击极大。包括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在内的多家存储厂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多个厂商都提出了自己的投资缩减、减产计划。例如美光计划将把2023 财年的投资从2022财年的120亿美元下调至70亿至75 亿美元,并且还将大幅减少2024 财年的资本支出;SK海力士也在10月份宣布,明年的设备投资预算将比2022年减少50%以上。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8张

此时,三星电子在做什么计划呢?答案显而易见:我们要扩产!三星电子稍早前决定在2023年将其存储器和系统半导体的晶圆产能提高约10%。只是这一次,三星也有点玩不转了。

三星电子上近期公布的未经审计的初步数据显示,由于芯片供应过剩加剧,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导致买家减少购买,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6%,创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三星电子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和客户购买意愿放缓,许多客户继续出于财务目的调整库存,使得存储芯片需求急剧下降,这直接对于三星的业绩造成了冲击。在声明中,三星表示,由于全球经济疲软抑制了消费者在电子产品方面的消费,存储芯片需求下滑,大多数企业客户持续调整库存以应对财务状况恶化。三星电子“正将存储芯片产量调整至有意义的水平,我们已有足够的库存来应对未来需求”。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9张

长江存储 逆周期操作你不试试吗?

逆周期操作,长江存储有没有资格参与呢?不放先简单了解一下长江存储的历史。长江存储的前身是武汉新芯,于2006年创立,早期是想和中芯国际合作,但受困于彼时中芯国际卷入了专利陷阱和经济危机,并且持续了7年的时间。为此,武汉新芯被迫转型干起了代工的业务。但是天不遂人愿,武汉新芯的几个签约客户因为自身业绩下滑,订单量大幅度下降,武汉新芯失去了大部分的订单后日子自然也难以为继。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10张

好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半导体大基金及时出手,给武汉新芯续了命。2016年,紫光集团入主武汉新芯,在进行了商业化重组后,成为了现在的长江存储。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11张

在得到更多资金支撑后,2017年长江存储完成了纯国产的32层 MLC NAND闪存颗粒研发——对比之下,三星在同一时间已经退出了64层的MLC闪存颗粒,差距显而易见。这也导致了长江存储的产品无人问津(成本高、容量低)。但是,长江存储并未放弃,默默进行着技术研发攻坚。

时间来到2019年,长江存储突破了64层NAND闪存颗粒技术,然而同年,三星电子发布了128层NAND闪存颗粒技术,毫无疑问,长江存储依旧和三星电子“保持着”技术差距。2020年4月,在完成了64层NAND闪存颗粒技术开发后的长江存储,竟然跳过了96层NAND闪存颗粒技术,研发出了基于晶栈Xtacking架构的128层TCL/QLC NAND闪存颗粒技术,终于赶上了世界主流的技术水平!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12张

关键技术的突破让长江存储终于有机会走上发展快车道:2022年底,中国科技厂商长江存储重磅宣布成功量产了232层3D NAND闪存颗粒,甚至领先了三星电子几天!本来,率先突破200层以上的闪存颗粒技术竞争者,业界普遍认为会在美光、三星、铠侠、SK之间产生,谁曾想让长江存储拔得头筹!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13张

好消息不止于此,进入2023年以来,募集资金超过2000亿元的国家大基金二期则动作频频,增资了多家半导体厂商,这其中,长江存储赫然在列。

技术,长江存储有了;产能,长江存储在积极扩产;资金,国家大基金在背后给与了足够的支撑。这一幕,是不是有些眼熟?三星半导体的起飞,不就是手握这几项优势下展开的吗?

三星电子利润大跌95% 属于长江存储的逆周期机会来了 - 第14张

现在,逆周期操作的时间窗口也来到面前,长江存储,你要不要拼搏一下?

本文版权为智趣东西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