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智讯-221115
Intel 14代酷睿被曝无缘桌面
Intel处理器这几年快速精进,逐渐挽回了局面,后续多代产品、工艺路线图也安排得妥妥当当,看起来前程一片大好。不过明年,Intel可能会有些小麻烦。
Raptor Lake 13代酷睿之后,Intel的下一站将是Meteor Lake 14代酷睿,首次引入小芯片设计、Intel 4工艺,CPU/GPU架构也都会大幅革新,并且再次更换接口。但是似乎和每一代新工艺一样,Intel 4初期也不是特别成熟,达不到足够高的性能。
从目前的消息看,Meteor Lake明年晚些时候就能登陆笔记本移动平台,但暂时无缘桌面平台,2023年第三季度后期会有一个升级版的Raptor Lake Refresh,也就是13代酷睿更新版,主频提升个100MHz~200MHz。
这种事儿其实曾经发生过一次。Broadwell五代酷睿第一次使用14nm工艺,就受制于性能仅限笔记本移动平台,在桌面上只是象征性地出了i7-5775C、i5-5675C两款型号,还都是移动版简单更改封装做成的。当时的桌面市场,就是靠Haswell四代酷睿Refresh了一把,提升了100MHz~200MHz的频率硬撑一年。
难道,历史又要重演?至于15代酷睿的Arrow Lake,要等到2024年下半年了,届时将与Zen5一决高下。

RX 7900系显卡频率“缩水"
AMD的RX 7900系列显卡已经发布有段时间了,一个月后边的12月中旬就要上市了,其中RX 7900 XTX 的电商建议零售价为人民币7999元,Radeon RX 7900 XT 的电商建议零售价为人民币7399元。
价格比友商的旗舰RX 4090便宜了至少5000元,性价比封神了,然而对AMD显卡,大家还是有点遗憾的,那就是性能恐怕还是无法跟RTX 4090正面刚,AMD官方指定的对手也只是RTX 4080,在这方面AMD自信可以赢不少,毕竟后者的价格也要9499元起步。实际上,AMD本来完全可以跟RTX 4090硬怼硬竞争的,不说双芯版RX 7900 XTX这样的大杀器,单就现在的规格来看,放宽功耗限制,提升频率就有可能让RX 7900 XTX追上RTX 4090显卡。
在RX 7900 XTX没上市之前,AMD高管在采访中也提到过,RX 7900 XTX的频率是可以达到3GHz的,而且不久之前还传闻AMD显卡会创造GPU频率记录,逼近4GHz,让人非常期待。然而RX 7900 XTX实际的频率很保守,核心频率2.3GHz,引入分频设计的前端频率也只有2.5GHz,相比之前的爆料是大幅缩水。
为何会相差这么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AMD在RX 7000系列显卡上的想法变了,能效的重视超过了性能,因此RX 7900 XTX的TBP功耗只有355W,比RTX 4090的450W足足低了95W,以致于厂商设计的600W散热方案都浪费了。

RTX 4090烧毁电源线来自同一供应商
近日,NVIDIA RTX 4090显卡连续几十起“自燃”事件,引起了所有消费者的关注。据Igor'sLAB的最新报道,NVIDIA的官方调查已经确认,RTX 4090的12VHPWR电源线有两家供应商,而出现问题的电源线,都集中在其中一家。
根据NVIDIA工程总监Gabriele Gorla的说法,RTX 4090附带的600W电源线来自台湾的Astron肯上科技和NTK两家公司。其中,NTK的电源线采用了一个弹簧触点,同时有着更为良好的锁定系统,而Astron的电源线则使用了两个弹簧触点的设计;同时,相比之下Astron的电源线相比NTK,有更低的耐用性和更高的电阻。因此,NVIDIA正在进行测试,以测量连接周期如何影响电阻,并确保Astron的电源线电阻没有超过2欧姆。
NVIDIA暂时将不会再使用Astron的电源线材。

TP-Link全球首发多款Wi-Fi 7路由
Wi-Fi 7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本周,TP-Link(普联)全球首发了多款Wi-Fi 7路由器,覆盖主流消费级、大户型Mesh和商用型号等。
首先介绍的是旗舰产品Archer BE900,这里的BE和此前Wi-Fi 6的AX类似,代表的是IEEE 802.11be,也就是Wi-Fi 7的标准化名称。BE900造型很像是一台迷你主机,设计有LED灯网和触摸屏,可显示时钟、天气、无线状态灯甚至emoji表情等信息。
基本参数上,四频设计(双6GHz频段),提供两个万兆混合网口、4个2.5G LAN口以及1个千兆LAN口等,此外还有USB 2.0/3.0 Type-A,十分豪华。
官方宣称BE900的峰值网速可达24Gbps,虽然距离Wi-Fi 7理论40Gbps有差距,但已经是目前Wi-Fi 6/6E的两倍还要多了。Archer BE900定价699.99美元,12月31日开始预购,明年一季度发货。
除了BE900,TP-Link还带来BE800(三频19Gbps、1个万兆口)、BE550(9.5Gbps、2.5G网口)、游戏路由GE800(三频19Gbps、双万兆网口)和Mesh路由BE95(四频33Gbps、1199.99美元)、BE85(三频22Gbps,999.99美元一对)、BE65(11Gbps)。
需要注意的是,Wi-Fi 7标准尚未得到IEEE的正式批准,所以相关路由、手机、笔记本等最快明年商用,2025年进入普及期。

天玑9200首个量产机跑分出炉
上周,联发科已经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移动平台——天玑9200。发布会上,官方就已经宣布vivo X90系列将首发搭载天玑9200,目前跑分信息已经现身Geekbench 5数据库,这也是天玑9200首个量产机跑分。
从成绩上来看,vivo X90系列的单核得分1424分,多核得分4480分,与此前联发科官方工程机整体相似,对比天玑9000单核性能提升12%、多核性能提升10%。值得一提的是,vivo X90系列还将采用双芯方案,除了天玑9200还有自研影像芯片V2,芯片采用AI-ISP架构,将传统ISP低延时、高能效的特点进一步带入到AI实时处理运算架构中。这款自研芯片也将弥补联发科在影像上的不足,配合上一英寸超大底的影像系统,将成为联发科阵营的影像之王。
据悉,vivo X90系列将推出三款机型,分别为X90、X90 Pro、X90 Pro+,目前还不能确定具体搭载天玑9200的机型。

华为HarmonyOS 3.1测试版发布
昨天,根据 HarmonyOS开发者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华为发布了HarmonyOS 3.1的测试版,便于开发者针对新版本的新特性进行开发。在HarmonyOS 3.1中,华为将Stage模型的UIAbility生命周期和窗口显示/焦点事件分离,从而实现了多个设备下UIAbility模型的统一。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在开发多端软件,或是进行多设备适配时,将不再需要分别进行适配,不仅能够提升效率,更能够让多设备兼容代码更为简洁。此外,在新版本中,华为全面启用了ArkUI开发框架,这是一套用于构建HarmonyOS应用的声明式UI框架,在2D/3D绘制、UI布局、组件、多设备交互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同时,ArkUI还支持了包括Canvas、XComponent、DatePicker在内,超过70个UI组件,提供了丰富的响应式布局和自适应布局能力,便于开发者适应并上手。
其他方面,HarmonyOS 3.1还对系统的CPU与内存分配、通信互联、媒体软件、分布式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底层优化,并对Web开发提供了新的组件。
根据官方时间轴,目前HarmonyOS 3.1仍处在Preview阶段,预计在2023年才会进入Beta测试阶段,并向一般用户推送。

不再担心烧屏 小米新专利公布
对于OLED屏幕来说,“烧屏”始终是一块萦绕在头顶,挥之不去的阴云,只要一块区域长期显示单一元素,就有烧屏的可能。也正式因此,手机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区域,由于在识别时需要高亮显示,从理论上讲也存在烧屏的可能。
对此,近日小米获批公布的一项专利“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公布号CN115334189A),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根据摘要,该专利是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应用于显示屏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
在显示控制上,该专利能够在预设亮度调整范围内,按照亮度从低到高的顺序逐步调整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显示亮度,并同步采集指纹识别图像。图像被采集后,则能够记录指纹识别图像被成功采集时,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显示亮度,以及环境光的光照强度。之后,系统将创建光照强度以及显示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避免指纹解锁时产生强烈的亮度对屏幕产生严重影响造成的烧屏现象发生。
此外,小米在不久前刚刚公布了一项与“烧屏修复方法”有关的专利,两项专利结合,或许能够解决手机的烧屏问题。

高通实现毫米波独立组网
5G商用三年多,中国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10月份基站总数就突破200万了,提前实现全年目标,不过5G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毫米波5G还在早期阶段,高通日前也在中国实现了5G毫米波的突破。
据高通介绍,日前在中国完成了一系列5G独立组网(FR2-only)测试,这些测试都使用了骁龙X6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测试终端,分别与中兴通讯、上海诺基亚贝尔和中信科移动等行业领先的系统网络厂商的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相连接。
在测试中,采用DDDSU帧结构时实现了超过7.1Gbps的5G下行峰值速率,采用DSUUU帧结构时实现了超过2.1Gbps的上行峰值速率,测试时延低至3.6ms。所有测试和技术验证均在IMT-2020(5G)推进组的指导下完成。
测试结果表明,在不使用LTE或者Sub-6GHz频谱锚点的情况下,5G毫米波独立组网模式(FR2-only)带来比Sub-6GHz频段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时延,从而使5G网络部署更加灵活,并满足对更大网络容量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