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智讯News-正文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现在主板的花样可是真多,以至于部分玩家会被误导成散热装甲厚实≈做工好,RGB灯效≈堆料高,然而这两项和主板品质好坏几乎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反而是你不太在意的事情:电气特性和功能特性。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1张

1、供电系统设计(核心指标)

主板供电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核心科技”,它将承担着保障高负载与超频稳定性这样的重任。从结构上说,它是包括PWM控制器(整个电路控制芯片)、MOS桥及驱动器和供电电感滤波电容(输入输出)几部分组成的。其中PWM芯片起总控作用,每一相完整的供电都是由1个~2个电感(2个电感一般是并联或倍相的情形)+1个~4个MOS(1个的话一般是Dr.MOS,2个~4个是常规的上桥+下桥设计)+数个滤波电容(主流为固态电容,高端主板用钽电容)组成。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2张

图片来自网络

从工作范围上看,这些供电电路将分别应对VCC(CPU核心供电)、 VCCGT(GPU核显供电/非必须)、VCCIO(I/O供电)和VCCSA(外围供电),但是,它们未必是集中在一起的!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3张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在工作方式上供电电路设计又分为直出供电和并联供电两种。直出供电(直连式)每个相位独立运作,直接对应CPU核心供电,优势在于电流纹波小、响应速度快,超频时电压更稳定,适合极限玩家,但成本高昂且发热集中;并联供电通过共享电感/电容降低设计难度(通过最直观地增加电感,来增强供电电流),成本更低且散热压力小,但存在相位负载不均风险,高负载时可能电压波动。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4张

图片来自网络

本质上两种设计方案各有所长,但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并联供电就一定是性价比主板,玩家不必刻意关注。之所以要提及两种供电设计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警惕某些主板虚标“12+1相”实为4相并联的营销陷阱,另一方面也避免盲从的通过数电感的方式来确定供电相数,从而判断主板好坏,这些都不可取。

2、PCB板材与布线

中高端主板采用8层以上PCB,确保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6层PCB为及格线,4层PCB易出现高频信号串扰,也就是你经常看到的廉价主板容易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本质就来自于此。另外也可以观察PCB背面焊点是否饱满规整,空焊位过多可能存在缩水。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5张

随着CPU设计越发复杂,对供电、信号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现在除了极个别超低价主板采用4层PCB,大多数都采用6层PCB以上的设计,中端、性价比类主板多为6层~8层PCB设计,高端旗舰类主板就一般都是10层乃至12层PCB了——尤其高端ITX主板,因为尺寸受限,大多都是10~12层PCB规格。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6张

3、电气元件选型

关键供电部分采用更高品质的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强化供电稳定性;网卡芯片、声卡芯片,以及“配套线路设计”都可以看出品质差异——优秀的线路设计可减少电磁干扰,高端的芯片甚至会产生性能差异。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7张

图片来自网络

1、扩展与接口配置

这部分非常直观,例如PCIe 5.0 ×16显卡插槽是否有金属加固、M.2是否配备散热片并支持PCIe 5.0、高端主板标配DP、HDMI、USB4乃至雷电4接口等等。总之,价格≈接口丰富程度,这样记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8张

2、BIOS与软件支持

成熟且优秀的主板,配套的BIOS设置事支持精确电压调节、XMP一键超频、免CPU刷写BIOS等功能的,另外还有诊断灯可快速定位故障,这些往往是很多“极致性价比”主板做不到的事情,它们甚至连精准的电压控制都做不到。另外,一线品牌通常提供长期驱动更新,这其中就包括主板的BIOS更新,有些主板,最多是第一年内更新两版BIOS就再无其他了。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9张

3、散热与附加功能

嘿,终于和散热装甲有点关系了——没错,高端主板一定会附带散热装甲。但是有散热装甲≠好主板,这可不能混为一谈。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10张

最后就是各种附加设计,比如显卡快拆、双BIOS等等设计,这一类都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但是你不能将其视作选购重点,务必切记!

看完秒懂!主板品质不看散热装甲和RGB! - 第11张

本文版权为智趣东西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